【黑龙江成人高考】专升本教育理论之社会态度与行为
社会态度与行为
要求:
1、了解社会态度的实质、结构与作用,印象形成的实质、影响因素,印象管理的实质与自我表现策略。
2、理解社会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,社会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机制,依从、顺从和服从的实质、原因与技术,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的实质、原因与方法。
3、结合实际分析如何促进社会态度的改变,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的出现,如何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。
(一)社会态度及其改变
1、社会态度及其作用
(1)什么是社会态度
(2)社会态度的结构
(3)社会态度的作用
认知、行为、记忆过渡、自我价值保护、激励。
2、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
(1)经验的情绪后果
(2)需要的满足
(3)知识水平
(4)家庭背景
(5)参照群体
(6)文化因素
3、社会态度的改变
(1)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卫
抗拒反应、心理惯性、“保留面子”、笼统拒绝、贬损来源、歪曲信息、论点辩驳。
(2)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
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;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;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。
(二)印象形成与管理
1、印象形成
(1)什么是印象形成
(2)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
自然特征、社会特征、心理特征。
(3)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
2、印象管理
(1)什么是印象管理
(2)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
逢迎、恫吓、自我抬高、显示、恳求。
(三)社会影响
1、从众、依从、
(1)从众(性质、原因)
(2)依从(性质、技术)
(3)服从(原因、影响因素)
2、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
(1)社会助长(性质、方法)
(2)社会惰化(性质、原因)
3、助人与侵犯行为
(1)助人行为及其促进
①助人行为与旁观者效应;②助人行为的促进与培养(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;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;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;运用社会影响策略;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)。
(2)侵犯行为及其控制
①侵犯的实质;②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(宣汇,运用社会制约,提高道德水平)。
声明: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jgqt.cn/jiaoyulilun/5433.html